欢迎访问河南天存种业官方网站!
0371-67858851
天存种业2022年小麦品种麦田管理技术意见
一、2022年小麦生长特点
1、播种及苗情特点
⑴、播期稍有推迟
今年河南省麦播前及播种期间,因持续阴雨,积水或土壤过湿导致整地播种普遍推迟;进入10月中旬以后,全省天气晴好,播种进度加快,全省大部分麦田实现了适期偏晚播种。豫北地区播种推迟较为明显。
⑵、当前苗情状况
据农情调度,全省一、二类苗比例77.4%,较上年少10.9个百分点,平均群体73万和57万;三类苗比例22.3%,比上年多11.5个百分点;旺长苗比例0.3%。分区域看,豫南、豫中、豫东苗情与去年基本持平,豫北受晚播影响较大。
2、存在问题
⑴、越冬病源、虫源基数大。小麦纹枯病、蚜虫、红蜘蛛等病虫害越冬基数较高,春季和后期爆发流行可能性大。
⑵、麦田杂草多,防控任务重。今年降雪偏早,大部分没有来及进行化学草,部分进行了化学除草,但是由于温度低,效果也不好。部分地块杂株、变异株、大麦、燕麦、节麦较多,去杂任务重。
二、针对品种特点,科学管理
针对今年小麦苗期长势特点和存在问题,田间管理的技术路线是:促弱转壮,因地因苗制宜,加强分类指导,突出病虫草害防治,科学运筹肥水,重视防灾减灾,重视田间去杂,做到适时收获。
1、周麦27号:属半冬性、多穗超高产新品种,特点是:苗势壮,成穗率较高,感白粉、条锈病和赤霉病。
2、天麦160:属半冬性、超高产新品种,特点是:矮秆大穗,成穗率高,抗倒性好,感赤霉病。
3、天麦178:属半冬性、高产稳产、优质强筋、多抗新品种,特点是:分蘖成穗多,感白粉、赤霉病。
4、天麦166:属半冬性、高产、稳产、多抗品种,特点是:成穗率较高,感纹枯、赤霉病,对肥水较敏感。
5、天麦119:属半冬性、高产、稳产、多抗品种,特点是:成穗率较高,感纹枯、赤霉病。
6、天麦139:属半冬性、高产、稳产、多抗品种,特点是:成穗率较高,根系活力好,耐旱。感纹枯、赤霉病。
三、小麦种子繁殖田的主要管理措施
越冬期过后对繁殖田的管理要立足于“早”字
1、早春化学除草 如在冬前未及时喷施除草剂,应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化学除草。麦田杂草多为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,可选用8%双氟·二磺·炔可分散油悬浮剂60毫升/亩,或 6%双氟·二磺可分散油悬浮剂17毫升/亩。也可根据麦田具体的杂草草相,选择唑草酮、双氟磺草胺、苄嘧磺隆或氯氟吡(bi)氧乙酸异辛酯单剂与炔草酯、甲基二磺隆、唑啉草酯等单剂之一进行混配。
2、返青起身期化控、防治纹枯病 对于群体偏大的种子田在小麦返青期每亩用15%多效唑粉剂50克兑水30公斤对小麦茎部喷雾,降秆防倒。重点要及早抓好纹枯病防治,返青-起身期每亩用20 %三唑酮100 毫升兑水50 公斤,对准茎基部喷湿,间隔7-10 天后再用30%戊唑醇8克兑水30公斤接力防治1次,防效较好。
3、防治小麦黄花叶病毒病 对于常年黄花叶病毒病发生的地区,应在2月下旬每亩用30%毒氟磷10克或喷施20%吗啉胍•乙铜100克 +磷酸二氢钾100克加水30公斤均匀喷雾。对已经发病严重的麦田,每亩追施尿素5-8公斤以补充营养,促进病苗快速恢复生长。
4、科学追肥浇水 根据苗情,科学运筹肥水,晚播弱苗麦田在返青期及早追肥,每亩追施尿15公斤,同时配施磷酸二胺3公斤;群体适宜壮苗麦田追肥期可推迟到拔节初期进行,每亩追施尿素10-12公斤,同时配施磷酸二胺2-3公斤;群体大旺长的麦田推迟到拔节后期每亩追施尿12-15公斤,同时配施磷酸二胺3公斤,可提高成穗率和后期籽粒蛋白质含量。追肥时可根据墒情适时浇水。
5、预防“倒春寒”和晚霜冻害 在挑旗至孕穗期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在寒流到来之前,采取普遍浇水措施,预防晚霜冻害。一旦发生冻害,要及时采取浇水、施肥等补救措施,促进麦苗尽快恢复生长。
6、叶面喷肥和孕穗期浇水 在3月中旬和4月上旬用磷酸二氢钾、霍尚澳优十二元素、螯合硼等实施叶面喷肥。在孕穗期提倡每亩浇水40立方,追施少量氮肥3-5公斤/亩。
7、一喷三防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,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喷雾防治白粉病、锈病和穗蚜2次,第一次每亩用20 %三唑酮100 毫升兑水50 公斤;间隔10 天左右防治第二次,每亩用30%戊唑醇8毫升+吡虫啉40克+磷酸二氢钾150克兑水50 公斤,既防病治虫,又促进灌浆。
8、预防赤霉病 为预防赤霉病的发生,在小麦扬花初期每公顷喷施40 %多菌灵150克+20 %三唑酮100 毫升兑水30公斤对准穗部均匀喷雾。
9、适时收获 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,谨防穗发芽,在蜡热末期收获小麦。
四、高度重视,认真细致做好田间去杂工作
小麦种子质量是种子经营工作的生命线,应高度重视去杂工作。应在三个关键时期进行田间去杂。一是在拔节之前,可根据冬、春性不同和冻害情况,拔除异型株;二是在抽穗期一扬花期拔除抽穗过早或过晚的杂株;三是在收获前,拔除株叶型不一样的植株。去杂时应注意,杂株应全株拔除干净,带出种子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