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河南天存种业官方网站!
0371-67858851
周麦号小麦种子繁殖田超高产管理技术意见
一、气候特点、苗情及存在问题 从小麦播种到目前小麦返青起身,今年的气候特点、小麦苗情与往年同期有较大的不同。播种期间,底墒充足,天气晴好,小麦整体播种质量高,冬前苗情普遍较好。小麦播种后气温偏高,气候出现异常,自去年10下旬以来,连续120多天没有有效降雨,出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最大旱情,麦田持续干旱。加上在整地过程中,连续多年采取旋耕作业方式,又把没有打碎的秸秆进行了还田,播种前没有对土壤进行压实,土壤孔隙度较大,保水保墒效果差,加重了旱情的发展。小麦长期处于水分缺乏状态,使得抗逆性减弱,去年12月4-7号、12月22-23号两次冷空气的影响,造成部分麦田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。今年小麦苗期的整体情况是:由于干旱和冻害以及虫害的影响,小麦个体发育受到较大影响,群体数量和个体质量均不如常年。所以要加强麦田春季和中后期管理,注意防治小麦病虫害、春季冻害、后期倒伏和干热风等。
二、针对不同品种特点及苗情,分类进行科学管理 今年春季麦田管理的指导思想是:突出一个“早”字,即早浇水、早追肥,促进苗情转化。重点是保证亩穗数,主攻粒数和粒重。所以要因地、因苗和区分原因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类指导措施,全面进行科学管理达到促弱转壮,培育壮苗的目的。不同品种管理技术要点如下:
(一) 周麦16号:属半冬性、矮秆大穗超高产小麦品种。具有亩产700kg的高产潜力。亩产600kg以上产量三因素应达到:37-39万穗/亩×35-38粒/穗×47-49克/千粒。特点:苗势壮,抗寒,分蘖力一般,成穗率中等,抗倒性好,感纹枯病和赤霉病。 指导思想:早浇水、早施肥,防治纹枯病,提高亩穗数和结实率。
1、春季管理(返青一挑旗) (1)及早浇水 天气干旱要浇水保苗,浇水后应浅中耕除草起到消灭田间杂草,松土保墒,提高地温,促苗早发的作用。
(2)及早追肥 满足小麦拔节—孕穗期的N素量,促进分蘖成穗,有利提高穗数和粒数,应在起身期亩追施尿素8—15公斤。春季最高群体70-90万头/亩,保证亩穗数38万左右。
(3)防治纹枯病及虫害 应在返青期喷药2次防治纹枯病和虫害。
2、后期管理(挑旗一成熟) (1)浇好灌浆水 在小麦籽粒灌浆高峰期来临之前(5月上旬)出现旱情,要及时浇灌浆水,促进籽粒灌浆,提高粒重。
(2)中后期防治赤霉病 在小麦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2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,应在雨前喷施40%多菌灵80-100克/亩防治赤霉病。
(二) 周麦18号:属半冬性超高产多抗小麦品种。生产上较易达到亩产500kg以上。亩产600kg以上的产量构成应达到:38-41万穗/亩×34-37粒/穗×45-48克/千粒。特点:苗期叶长,分蘖力中等,成穗率高,亩成穗数较多。根系活力强,抗病性好,抗倒、抗旱、耐干热风、中熟。 今年在干旱和冻害不利天气影响下,周麦18的叶片受到较重的影响,叶片发黄较重,但是分蘖没有受到影响。 指导思想:保证成穗数,中后期防治虫害和倒伏。
1、 春季管理(返青一挑旗) (1)及早浇水 天气干旱要浇水保苗,浇水后应浅中耕除草起到消灭田间杂草,松土保墒,提高地温,促苗早发的作用。
(2)及早追肥 亩追施尿素8—15公斤,满足小麦拔节—孕穗期的N素量,促进分蘖成穗,有利提高穗数和粒数,最好分两次进行追肥,第一次结合浇水及早追施,第二次在拔节后期,减少后期倒伏威胁。
(3)防治纹枯病及虫害 应在返青期喷药2次防治纹枯病和虫害。
2、 后期管理(挑旗一成熟) (1) 浇好灌浆水 在小麦籽粒灌浆高峰期来临之前(5月上旬)出现旱情,要及时浇灌浆水,促进籽粒灌浆,提高粒重。
(2)防治虫害 防治蚜虫和吸浆虫的危害,吸浆虫的防治可在小麦抽穗至盛花期施药2次,每亩可用20%杀灭菊酯20-25ml,80%敌敌畏乳油、40%氧化乐果乳油100ml,兑水15-20kg,于下午5时以后喷雾进行防治。如施药后24小时内遇雨,要进行补施。
(3)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,喷雾防治赤霉病和穗蚜2次,在超高产情况下,小麦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所占比重比高产、中产条件下要大,所以后期可叶面喷施磷二氢钾300克/亩,延长旗叶叶功能期,促进粒重的增加。
(三) 周麦20号:属半冬性中大穗高产中早熟品种。产量三要素为:亩成穗数37—39万,穗粒数36-38粒,千粒重45-48克。特点:春季起身快,拔节早,株高80cm左右,茎秆粗壮,抗倒力很强。高抗条锈病,中抗叶锈、白粉病,中感叶枯、纹枯病 指导思想:早春防治纹枯病,提高亩成穗数,延长叶功能期。
1、春季管理(返青一挑旗) (1)及早浇水 天气干旱要浇水保苗,浇水后应浅中耕除草起到消灭田间杂草,松土保墒,提高地温,促苗早发的作用。
(2)及早追肥 满足小麦拔节—孕穗期的N素量,促进分蘖成穗,有利提高穗数和粒数,应在起身期亩追施尿素8—15公斤。
(3)防治纹枯病及虫害 应在返青期喷药2次防治纹枯病和虫害。
2、后期管理(挑旗一成熟) (1)浇好灌浆水 在小麦籽粒灌浆高峰期来临之前(5月上旬)出现旱情,要及时浇灌浆水,促进籽粒灌浆,提高粒重。
(2)叶面喷施钾肥,延长叶片功能期 叶面喷施磷二氢钾300克/亩2次以上,延长叶功能期,促进灌浆保证千粒重。同时注意防治小麦穗芽的危害。
(四)周麦22号 属半冬性、矮秆、超高产小麦新品种。最高亩产743.9公斤。产量三要素:亩成穗数38-40万,穗粒数35-38粒,千粒重46-48克。特点:叶窄,匍匐,抗寒;分蘖力一般,成穗率中等;抗倒伏能力强。高抗条锈病、叶锈病、白粉病和叶枯病,中感纹枯病。 指导思想:早春防治纹枯病,提高亩穗数
1、春季管理(返青一挑旗)
(1)及早浇水 天气干旱要浇水保苗,浇水后应浅中耕除草起到消灭田间杂草,松土保墒,提高地温,促苗早发的作用。
(2)及早追肥 满足小麦拔节—孕穗期的N素量,促进分蘖成穗,有利提高穗数和粒数,应在起身期亩追施尿素8—15公斤。
(3)防治纹枯病及虫害 应在返青期喷药2次防治纹枯病和虫害。
2、后期管理(挑旗一成熟)
(1)浇好灌浆水 在小麦籽粒灌浆高峰期来临之前(5月上旬)出现旱情,要及时浇灌浆水,促进籽粒灌浆,提高粒重。
(2)中后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,喷雾防治赤霉病和穗蚜2次。为促进灌浆提高粒重,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300克/亩2次以上。
(五)周麦19号:属于优质强筋、高产小麦新品种。亩产600kg以上产量三因素应达到:37-39万穗/亩×38-42粒/穗×40-43克/千粒。特点:苗势壮,分蘖成穗率一般,穗长穗大,品质好,感叶锈、白粉、纹枯病,抗倒性一般。 指导思想:提高穗数,防治虫害、减少倒伏威胁及延长叶片功能期。
1、春季管理(返青一挑旗)重点:增强抗倒伏能力,提高成穗率,防治病虫害。
(1)及早浇水 天气干旱要浇水保苗,浇水后应浅中耕除草起到消灭田间杂草,松土保墒,提高地温,促苗早发的作用。
(2)应及早进行化控 以缩短基部节间的长度,增强抗倒能力,防止后期倒伏。应在返青至起身期用壮丰安30-40毫升或15%多效唑粉剂30-40克/亩进行化控。结合化控应及早防治纹枯病。
(3)N肥后移 为防止倒伏和改善品质,在底肥充足,苗情正常的情况下,追肥推迟到拔节后期进行,亩追施尿素8—15公斤。苗势一般或偏弱,最好分两次进行追肥,第一次结合浇水及早追施,第二次在拔节后期。
2、中后期管理(挑旗一成熟)重点:加强病害防治和叶面施肥。
(1)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,一般应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喷药防治白粉病、锈病、赤霉病和穗蚜2次。
(2)为延长旗叶功能期,促进灌浆提高粒重,一定要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300克/亩兑水15-20kg2-3次。
(六)周麦21号:属弱春性,优质早熟小麦品种,最高亩产619.6公斤。产量三要素:亩成穗数40-43万、穗粒数30-33粒、千粒重43-45克。特点:苗期叶宽,叶色浓绿,长势壮,抗寒性较对照品种好,分蘖力中等,成穗率高,株高80cm上下,抗倒力中等,中抗条锈、赤霉病,中感白粉和纹枯病。 指导思想:控制群体,增加粒数,防止后期倒伏和N肥后移。
1、春季管理(返青一挑旗)
(1)及早浇水 天气干旱要浇水保苗,浇水后应浅中耕除草起到消灭田间杂草,松土保墒,提高地温,促苗早发的作用。
(2)应及早进行化控 以缩短基部节间的长度,增强抗倒能力,防止后期倒伏。应在返青至起身期用壮丰安30-40毫升或15%多效唑粉剂30-40克/亩进行化控。结合化控应及早防治纹枯病。
(3)N肥后移 为防止倒伏和改善品质,在底肥充足,苗情正常的情况下,追肥推迟到拔节后期进行,亩追施尿素8—15公斤。苗势一般或偏弱,最好分两次进行追肥,第一次结合浇水及早追施,第二次在拔节后期。晚播弱苗麦田应及早追肥。
2、中后期管理(挑旗一成熟)重点:加强病害防治和叶面施肥。
(1)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,一般应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喷药防治白粉病、赤霉病和穗蚜2次。
(2)后期叶面喷施磷二氢钾300克/亩2次以上,促进灌浆,提高品质。
(七)周麦17号:属于高产、早熟、多抗小麦品种。亩产550kg以上产量三因素应达到:38-40穗/亩×34-36粒/穗×43-45克/千粒。特点:抗寒性好,分蘖力强,成穗率中等偏低,高抗倒伏,中到高抗条锈、叶锈、白粉病,较感赤霉病,落黄持续期短。 指导思想:早春防治纹枯病,提高成穗数和延长叶片功能期。
1、春季管理(返青一挑旗)重点:防病、除草、提高成穗率。
(1)及早浇水 天气干旱要浇水保苗,浇水后应浅中耕除草起到消灭田间杂草,松土保墒,提高地温,促苗早发的作用。
(2)及早追肥 满足小麦拔节—孕穗期的N素量,促进分蘖成穗,有利提高穗数和粒数,应在起身期亩追施尿素8—15公斤。
(3)防治纹枯病及虫害 应在返青期喷药2次防治纹枯病和虫害。 晚播弱苗的麦田,应及早追肥,在返青期追施尿素每亩10-13Kg。
2、中后期管理(挑旗一成熟)重点:防治病虫害和延长叶片功能期。
(1)主要防治以蚜虫、叶枯、赤霉病为主的病虫害。根据病害发生情况,应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喷雾防治蚜虫、叶枯病。在小麦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2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,应在雨前喷施40%多菌灵80-100克/亩防治赤霉病。
(2)为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灌浆提高粒重,可用磷酸二氢钾300克/亩兑水15-20千克进行叶面施肥2-3次。
(八)周麦23号:属于超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。亩产600kg以上产量三因素应达到:亩成穗数37-39万左右,穗粒数36-39粒,千粒重44-46克。特点:分蘖力中等,成穗率中等偏低,抗倒伏一般,对白粉病感,对条锈病、叶锈病、纹枯病中感,对叶枯病中抗。落黄持续期短。 今年在干旱和冻害不利天气影响下,叶片受到影响,叶片发黄较重,但是分蘖没有受到影响。 指导思想:及早浇水、施肥,早春防治纹枯病,提高成穗数和延长叶片功能期。
1、春季管理(返青一挑旗)重点:防病、除草、提高成穗率。
(1)及早浇水 天气干旱要浇水保苗,浇水后应浅中耕除草起到消灭田间杂草,松土保墒,提高地温,促苗早发的作用。
(2)及早追肥 亩追施尿素8—15公斤,满足小麦拔节—孕穗期的N素量,促进分蘖成穗,有利提高穗数和粒数,最好分两次进行追肥,第一次结合浇水及早追施,第二次在拔节后期,减少后期倒伏威胁。
(3)防治纹枯病及虫害 应在返青期喷药2次防治纹枯病和虫害。 晚播弱苗的麦田,应及早追肥,在返青期追施尿素每亩10-13Kg。
2、中后期管理(挑旗一成熟)重点:防治病虫害和延长叶片功能期。
(1)主要防治以蚜虫、叶枯、赤霉病为主的病虫害。根据病害发生情况,应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喷雾防治蚜虫、叶枯病。在小麦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2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,应在雨前喷施40%多菌灵80-100克/亩防治赤霉病。
(2)为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灌浆提高粒重,可用磷酸二氢钾300克/亩兑水15-20千克进行叶面施肥2-3次。
三、小麦病、虫害及防治
(一)虫害
1、小麦蚜虫 主要是防治穗期蚜虫,防治不及时会造成小麦减产,重者减产幅度达20%以上。 防治指标:蚜株率超过30%,百株蚜量达到500头(平均5头/株),瓢蚜比小于1:150。 防治时间:喷药时一般在上午10点以前,下午3点以后,无风晴朗天气进行,喷药时要注重喷匀、喷透,每亩地不少于两喷雾器水,同时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具,以防中毒。 防治方法:亩用10%吡虫啉或50%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-20克,40%乐果、10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-40ml兑水50--60千克喷雾。
2、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,小麦抽穗至扬花盛期,大量成虫羽化产卵于外颖正上方。于傍晚6~9时选择抽穗而未扬花的麦穗产卵,已扬花的麦穗由于颖壳闭合,很少产卵。 防治方法: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。每亩可选用呲虫啉10~15克或2.5%溴氰菊醋20~25毫升,或80%敌敌畏乳油、40%氧化乐果乳油100毫升,均匀加水15~20千克,与傍晚进行喷雾。如施药后24小时内遇雨,要考虑进行补治。
(二)病害
1、小麦纹枯病 主要引起穗粒数减少,千粒重降低,还引起倒伏,或形成白穗等。 防治方法(关键在早) 小麦起身返青期用5%井岗霉素每亩100-150克,或20%粉锈宁40-50毫升,或50%扑海因300倍液喷雾,防治两次可控制病害。
2、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。俗称“黄疸病”,发病越早损失越重 ,最重可减产80%以上。 防治方法(药剂): 发病初期用20%粉锈宁乳油30-50ml/亩,兑水30-50kg喷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