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河南天存种业官方网站!
0371-67858851
小麦中后期管理措施
小麦中后期管理措施
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室
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周口试验站
目前,黄淮麦区正处于孕穗-扬花期,小麦长势良好。而中后期是形成穗粒数、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,一定要重视和加强麦田中后期管理,抓好“防病虫、浇足水、增粒重”等关键措施,夺取小麦丰收。
1、科学灌水
孕穗-扬花期是小麦需水的关键期,干旱容易形成小花退化、花药败育,造成穗粒数减少。如遇干旱,应在小麦孕穗期或灌浆初期选择无风天气进行小水浇灌,此后一般不再灌水,尤其是种植强筋小麦的麦田要严禁浇麦黄水,以免发生倒伏,降低品质。
对于部分发生倒伏的麦田,切忌采用用手扶、绑成把等错误方式,以免造成二次损害,由于小麦具有负向地性,等一段时间,自己就会慢慢立起来,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和叶面喷肥等措施,保根护叶防早衰,最大限度挽回损失。
2、及时防治病虫害
随着气温回升,降水增加,病虫开始发生蔓延,危害将逐渐加重,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,及时进行药剂防治。要早控锈病、白粉病,科学预防赤霉病;重点防治蚜虫、吸浆虫。
锈病、白粉病:可用20%三唑酮乳油每亩80-100毫升,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,间隔7~10天再喷药一次。
叶枯病:可用禾果利每亩15-20克,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。
赤霉病:若小麦扬花期天气预报有降雨,应在雨前或雨后,每亩及时喷施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+20%三唑酮乳油100毫升,兑水50公斤防治赤霉病。
蚜虫:每亩应使用吡虫啉40克或乐斯本20克,兑水50公斤喷雾,间隔7~10天再喷药一次。
吸浆虫:在小麦抽穗扬花期,当10网复次捕到小麦吸浆虫成虫10~25头,或用两手扒开麦垄,一眼能看到2~3头成虫时,每亩可用4.5%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,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。
3、叶面喷肥防早衰
在抽穗至灌浆前中期, 每亩用尿素500克+磷酸二氢钾200克加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2-3次,以预防干热风和延缓衰老,增加粒重,提高品质。
以上的杀菌剂、杀虫剂及叶面肥可以混用,一喷三防,既能防病治虫,又能促进灌浆防早衰,省工省钱,一举三得。
4、适期收获
收获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,收获过早,千粒重降低且品质不好;收获过晚,易折秆掉穗落粒,影响产量,且有时会遇雨发生穗发芽,对品质影响更大。人工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;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完熟初期,此时茎叶全部变黄、茎秆还有一定弹性,籽粒呈现品种固有色泽,含水量降至18%以下。一定要加强收获期的天气预报工作,严防穗发芽。
中后期是形成穗粒数、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,抓好“防病虫、浇足水、增粒重”等关键措施,夺取小麦丰收。
1、科学灌水 如遇干旱,应在孕穗期或灌浆初期选择无风天气进行小水浇灌,此后一般不再灌水。
2、倒伏麦田的科学管理 对于部分发生倒伏的麦田,切忌采用用手扶、绑成把等错误方式,以免造成二次损害,由于小麦具有负向地性,过一段时间,自己就会慢慢立起来,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和叶面喷肥等措施,保根护叶防早衰,最大限度挽回损失。
2、及时防治病虫害
锈病、白粉病:可用20%三唑酮乳油每亩100毫升,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,间隔7~10天再喷药一次。
叶枯病:可用禾果利每亩15-20克,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。
赤霉病:若小麦扬花期天气预报有降雨,应在雨前或雨后,每亩及时喷施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+20%三唑酮乳油100毫升,兑水50公斤防治赤霉病。
蚜虫:每亩应使用吡虫啉40克,兑水50公斤喷雾,间隔7~10天再喷药一次。
吸浆虫:在小麦抽穗扬花期,每亩可用4.5%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,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。
3、叶面喷肥防早衰 在抽穗至灌浆前中期, 每亩用尿素500克+磷酸二氢钾200克加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2-3次。
4、适期收获 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完熟初期,含水量降至18%以下。要加强收获期的天气预报工作,严防穗发芽。